中国古代“师范”思想
甲骨文中“文师”的记载,是“师”字最早出现。商周时代,“师”是最大的军队编制单位。西周时期,建立了“学在官府”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学在四夷”,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执业教师。图为古代中国师道观的二位代表人物:孔子(左)、荀子(右)。
西汉的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看重 “师”的表率作用。历代教育思想家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步形成了中国的“师道”传统。师道观对从师要求、为师职责、教育内容等都进行了阐释,对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高从师者的素质起了积极作用。图为董仲舒。
西汉杨雄在《法言》中首次把“师范”二字联系起来,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这与现代“师范”的内涵是一致的。图为宋台州刻本五臣注杨子《法言》中对“师范”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