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那些老照片,与背后的故事
由重庆市江津区中等师范教育历史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师主题“老照片与背后的故事”征集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
本次活动于2021年4月8日正式启动,9月10日截止。活动旨在体现中等师范教育百年历程与时代价值,反映一代代中师人甘为人梯、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
大赛通知一经发出,便引起了全国各级教育部门相关人士、全国中等师范学校师生、对中等师范教育有情怀的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现已征集到来自河南、江西、湖南、江苏、福建、贵州、重庆等省市投稿,内容涵盖老校园风景、个人写实、校友聚会、个人作品展示等内容共计300余张老照片,欢迎大家继续踊跃投稿。
现选取部分作品展示如下:
图为1989年10月23日,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吴椿的陪同下到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并亲笔题词:小校园知难而进并不妨碍飞出金凤凰;老学堂科学管理更有条件产生新成果。给全校师生员工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投稿单位:江苏省教师专业委员会
三张图片为冷水江师范的劳动教育。图一二是为田径运动场铺炉渣,图三是为田径运动场铺草皮
冷水江师范很重视劳动教育,每个学期每个班都会安排总时间为一周的劳动。这既与当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关,也与当时冷水江师范刚从新化搬迁到冷水江,正是大搞建设的时期,又缺少建设资金有关。劳动任务各种各样,比如到学校园艺场锄草、挖树坑,到学校对面的布溪山上挖草皮再铺到田径场、到资江河中捡河卵石,筛炉渣铺田径运动场,夏天给花草树木浇水,秋天摘桔子等等。师范三年,给同学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还真是搞劳动和卫生。其实,正如曾文正公所说“习劳则神钦”,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劳动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很有益的。现在的师范学校建设已完成,也没有了园艺场,所以,学生也没有劳动了。这对于培养学生,并不是一件好事。
到娄底人大工作后,我因工作原因多次到娄底幼儿师范学校调研,在参观校园时,我不忘向领导和同事们介绍:这棵树是我栽的,这根跑道是我们铺的……这一瞬间,所有曾经手掌打的泡、肩荷的重担,全都变成了温馨甜蜜的回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古至今,莫不如此。教书育人的价值,大概也体现于此吧!
投稿人:曾敏(湖南省冷水江师范校91级)
1993年9月,一群十四、五岁的懵懂无知的少年相聚在龙岗山下大足师范学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年中师生活,我们在一次次“过关”中磨励成长!“六十分万岁”被我们抛之脑后,教室、操场、琴房到处是我们忙碌学习的身影,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舞蹈、视唱、脚踏风琴、体育课口令、三大步上篮等技能训练让我们一次次华丽蜕变。1996年6月,每一个93级的同学都用最好的自己在毕业能力汇演展示活动中为青春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负那年青春韶华!
投稿人:赵祖莉(重庆市大足师范学校1993级)
图为河北威县师范学校(原赵庄省师)校门、1988年春学校搬迁到新址后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式、校史。
1987年暑假,学校86级学生作为第一批由赵庄搬迁到威县县城西关新址,88年春天,在学校建设尚未全部竣工的情况下,学校克服操场初建设施不全,学生教师少,体育器材匮乏等困难,举办了仅有86级一届学生参加的春季田径运动会。图为运动会开幕式上的鼓乐队。
投稿人:秦功杰(河北省威县师范学校)
图为扬州师范学校艺术团演出画面。
扬州师范的音乐教育成果斐然。1991年招收音师班,1997年开办“三/二分段”音乐大专班。学校拥有齐全的音乐教学基础设施:音乐艺术教学楼、音乐厅、大型多功能演出馆、中西乐器等,声乐、舞蹈、器乐、创作、指挥等课程门类齐全。学校在高质量完成教学课程任务、为施教区培养输送大批音乐教师的同时,还承担了各级各类大型音乐表演:省中师器乐比赛、省师范运动会、国际纵横码大奖赛、本市重大活动(迎春晚会、庆教师节,慰问部队、国际交流……)等,扬州师范艺术团受政府派遣,多次出访日本、韩国、缅甸等国家友好城市演出,好评如潮,2002年,中国驻缅甸大使专门给扬州市委感谢信,对扬师艺术团出色的表现、精湛的演技高度赞扬。国家教委、省教委和扬州市政府领导也多次称赞扬师是国内外传播文明的窗口。
2000年,扬师成立全国第一个“解放军江苏陆军预备役师演出队”和“预备役军官学校”,得到部队首长褒奖。中国音协党组书记晓光带领“音乐家采风团”来到扬师,参与师生互动演出,了解了扬师的音乐教学特色后,欣喜地说:从跳动的音符亮出你们的笑脸,…托举起扬州的春天,那是一座音乐的花园。
投稿单位:江苏省教师专业委员会
1997年,时值中国师范教育一百周年,国家教委和中央电视台决定联合录制《中国师范教育百年纪念》电视专题片。全国四十余所师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代表参加专题片的录制。按照分工,黑龙江哈尔滨师范、河北保定师范、山西太原师范、南京晓庄师范、江西永新师范共同负责第2集的录制。
上图为1997年7月25日,五所师范学校的学生代表在中央电视台第10演播大厅完成了第2集的录制任务。电视专题片于当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投稿人:肖灿先(江西省师范学院中文系)
图为2001年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师生留影。1985年秋季,原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办五年制(三·二分段)小学教育专业大专班;1994年,在继续开办三·二分段制大专班的同时,开办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专业大专班;1997年停止招收三年制普师学生,全面走上了大专学历小学教师培养之路。在此基础上,1998年,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采用联合办学的方式,在全国率先开办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班,开始了新的试验探索之路。截止到2000年9月,共招收三·二分段大专学生14届(1987年停招一年),947人;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8届,1768人;四年制本科学生3届,360人;已毕业小学教育专业大专学生1140人。目前在读五年制大专生1577人,四年制本科生360人。学校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办学内涵日渐丰富,小学教育专业已发展成为一个较具规模、有较高知名度、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相对领先地位的全新专业。
投稿单位:江苏省教师专业委员会
图为扬州师范校园老照片。
走进学校大门,便是一座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大屋顶建筑。红栏黑瓦,翘角飞檐,廊腰缦回,浑然一体又各具特色。群楼之间绿草如茵,柳枝飘拂,鲜花盛开。徜徉其中,仿佛置身江南园林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教学楼前椭圆形水池中央,一座银白色的雕塑,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鸽子,又像一艘搏击海浪的航船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1998年6月5日,著名词作家晓光带领“中国音乐家采风团”来江苏采风,第一站来到扬师时,迎接他们的是扬师特有的一种立体式的欢迎仪式:在教学楼的广场上,几百名学生组成的欢迎队列,齐向来宾热烈鼓掌;广场外围的教学楼、培训楼、行政楼、艺术楼上众多学生凭栏而立向来宾挥手致意;学生军乐队演奏欢快的迎宾曲,乐曲声、鼓掌声在校园的古建筑群中回荡,整个仪式既热烈简朴,又庄重典雅。
投稿人:蒋瑜(江苏省扬州市师范学校)
全国首届 “老照片与背后的故事”征集大赛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10日,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全国首届中师主题“老照片与背后的故事”征集大赛
一、活动主题
集中反映一代代中师人甘为人梯、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
二、活动时间
征集时间:2021年4月8日-2021年9月10日
三、组织机构
(一)指导单位: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
(二)主办单位:重庆市江津区中等师范教育历史研究会。
(三)支持单位: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江津区融媒体中心、重庆市江津区教师发展中心、重庆市江津区文联。
(四)承办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白沙文化旅游发展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市江津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庆市江津区摄影家协会、《中师生》微信公众号、《中师生家园》微信公众号、《你好中师生》微信公众号。
四、参加人员
(一)全国各级教育部门相关人士;
(二)全国中等师范学校师生;
(三)对中等师范教育有情怀的社会各界人士。
五、机构设置
(一)本次全国中师“老照片与背后的故事”征集活动,由重庆市江津区中等师范教育历史研究会成立照片征集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委,对“老照片与背后的故事”进行筛选评比,既要评比摄影技术,又要评比故事意义。
(二)下设办公室,由重庆市江津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营销策划部对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协助“中师研究会”组委会,对所收集老照片和图文进行评比。
六、参与方式
(一)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性别、何年毕业何校、工作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生活照等基本信息等内容,所有作品打包发送到指定邮箱cjf1993327@qq.com(压缩包名称为:创作者名字+联系电话),一位作者只提供一个压缩包。
(二)参与者通过“你好中师生”和“江津融媒”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稿征集,晒出与中师时光有关的照片(如校园环境、师生活动、重大历史事件等),并配上100—500字以内的故事说明。
(三)邮寄地址:重庆市江津区鼎山大道722号融媒体中心(原广电大厦6楼)联系人:程老师 联系电话:15023365318
七、参与要求
1、投稿作品贴近主题,健康、积极向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照片数量不限,图片与故事说明内容要求具有中师主题元素和代表性,同时上传时应提供电子件(或扫描件),并注明作者姓名及联系方式。
八、版权说明
来稿文件版权归重庆市江津区中等师范教育历史研究会所有,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修改、传播、出版等权利;作者拥有署名权。
九、奖项设置
(一)本次评比组委会将综合图片质量、照片故事等条件,专家评委初选出:“入围奖” 200张,每张奖金100元;
(二)活动办公室将对入围的200张作品,上传至“你好中师生”和“江津融媒”微信公众号进行网络投票,并结合专家评委线下评奖,最终评出:
一等奖:3名,奖金2000元+荣誉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1000元+荣誉证书;
三等奖:12名,奖金500元+荣誉证书;
注:获得一等奖的作者将受邀到重庆江津参加“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开馆仪式和全国首届中等师范教育主题研讨会,参与全国首届“中师生之家”联谊活动,并免费游四面山水、登爱情天梯、品人文江津。
十、展出方式
(一)“中师教育历史陈列馆”开馆仪式上举行 “老照片与背后的故事”主题照片展。
(二)最终获奖的20件作品的作者需提供作品原件,经研究会审定后,将在“中师教育历史陈列馆”中永久展陈。
十一、其他事项
(一)本次活动不收取参赛费,所有投稿作品一律不退稿,投稿者须自行备份原始作品。
(二)凡参与本次征集活动的人员,均视为同意本征集活动的所有规定,凡不符合本征集活动要求的作品均视为无参评资格。其他未尽事宜由主办方解释。
(三)主办方对本次征集大赛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