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1-09-08 16:30:14         浏览数:0


1957年,省人委正式批准建立四川省蓬安师范学校,校址设原新华中学处,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翌年秋招生2班,学生98人。1960年,校迁周口新建,有学生5班,226人,教职工15人。1965年,招普师一班,招半农半读民师1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招生,派性斗争使师生大部分离校,图书档案、校产校具损失甚重。1971年,办社来社去师范班,学员4班137人,学制1年。1973年后,实行推荐入学,连续招收4届文化程度不一致的工农兵学员入校学习。1978年至1981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1978和1979两届属专业班,并同时招收民师班,学制两年。自1982年起,复招初 中毕业生入学。1985年,有学生11班,520人,教职工82人。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占地面积由建校初的1万平方米扩大到2.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建校初的359平方米增至8584平方米;校藏图书1.95万余册;建校28年来,该校共为教育战线输送人才2687人(不含速成师范、短训班)。

蓬安师范学校办学历程(资料来自《蓬安县志(1986-2006)》、1992年定稿的《南充地区教育志》、《蓬安县文教志》)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适应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1956年,根据四川省教育厅的通知,南充地区各县开办速成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程度的学员,学习半年至一年,充当小学中低年级的教师。同年春,蓬安县在县城文昌宫开办速成师范学校,招收50人;同年秋,续招2班,学生100名。1957年在“反冒进”时,蓬安速成师范学校随全区其他速成学校一起被撤销,未毕业的学生,全部回家。1957年秋,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于陵江镇北成立,与锦屏中学同址。(资料来自《蓬安县文教志》)1958年,建立蓬安师范学校(资料来自1992年定稿的《南充教育志》),秋季招生开办,仅设2班,学生98人,教职工7人(资料来自《蓬安县文教志》)。因当时选址于笔架山下的学校尚未建好,招收来的学生安置在原锦屏中学(注:老三中,原县文庙即原新华中学校)就读,一所学校,两块牌子,直到1960年春,学校迁至周口镇新建校舍。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根据上级指示,对中师进行调整。南充地区停办了7所中师、1所速师,蓬安师范学校与其他4所(南充、广安、岳池、阆中)中师校得以保留。1965年7月招收“半农半读”民师1班,学生45人。特殊十年,中师教育遭到严重破坏,蓬安师范学校停止招生达5年之久。1971年蓬安师范学校恢复招生,招收“社来社去”短训班4个班137人。1973年,按“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招生办法,连续招收4届文化程度不一,学制为两年的普师班249人。1977 年起,连续招收6届高中毕业生,其中3届专业班,为初中培训师资;3届属普师班,仍为小学培训师资。1985 年,开设4班。其中两年制“民师班”2班,学生100人,余为3年制普师班,学生90人。1986年,蓬安师范学校已有教职工82人、在校学生520人。历年除正常招生以外,1987年招收民师100人, 1988年招中师委培生87人,1989年招收民师100人。1990年1月,四川省中师电教工作研讨会在蓬安师范学校召开,并成功举行文艺演出。1992年,开始创建国家级标准中等师范学校。1994年10月,蓬安师范标准化建设验收达标,成为南充市首所“国家级标准中等师范学校”。2001年,为最后一届招生,招收英语专业46人。2002年,停招师范新生。2003年11月,蓬安师范学校停办,由南充市教育局批准转制为普通完全中学,更名为蓬安县第二中学。2004年,最后一届英语专业班毕业46人。建校至此,共培养师范毕业生8698人。2017年9月,蓬安二中与蓬安县实验中学合并为新的“四川省蓬安县第二中学”,新学校校区位于城东新区铧厂路,师范校原址迁入蓬安职业中学。(备注:关于建校时间,1992年定稿的《南充教育志》记载为“1958年,建立蓬安师范、仪陇师范和南部师范三所中师......”,而《蓬安县文教志》记载为:“四川省蓬安师范学校(简称“蓬师” ),位于县城周口镇东南笔架山下,座西南端东北。该校于1957年秋,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于陵江镇北成立,与锦屏中学同址。翌年9月4日,招生开办,仅设2班,学生98人,教职工7人......”蓬师校志,在改制后的学校资料室去寻找未果,电话询问老教师,都认可“建校于1958年”这一说法。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 上一篇 ]:广汉师范学校

[ 下一篇 ]:剑阁师范学校